Language: 中文版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打造有“中
资讯中心
打造有“中国特色”的页岩气产业

  石油和天然气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各国激烈争夺的对象。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北非动乱,中东和近东的紧张局势,其背后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对油气资源的争夺。快速的经济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油气消费国。为了满足急剧增长的消费需求,2011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6.7%。世界资源的紧张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逼迫我们要在能源自给的道路上,再次“中国特色”。
  在美国,页岩气是企业搞成功的,勘探开发也是企业行为,高校以及研究机构很少有研究页岩气的。”
  的确,美国的页岩油气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带来的本土油气产量迅速增长令全球油气进口国均羡慕不已。中国热切地想复制美国页岩气开发的传奇。四川、山西、贵州等多个省市都争相喊着要大力开发页岩气。
  如果说页岩气在美国结出了硕果,可谓“橘子红了”;那么,中国迫切地需要提高天然气产量,这棵橘树在中国的土地上会长出什么样的果子呢?是橘还是枳?
  无论是按照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还是国土资源部的数据,中国的页岩气储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不过,国内迄今只在页岩气实验区钻井62口,国内外关于中国页岩气储量的评估都是基于非常有限的地质勘探资料所做的模型推测,不确定性极大。即便确实拥有巨大储量,中国想将生搬硬套地将美国页岩气开发经验移植到国内,恐怕也会遭遇水土不服,搞不好还会邯郸学步。
  加拿大艾伯塔大学麦克塔格特讲座教授姜闻然长期往返中加两国之间,深谙中国能源现状,他说:“中国页岩气领域的现状是,雷声大,雨点稀,谈论的人多,但实干的人少。”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更是把中国页岩气开发面临的问题概括为“二高五多三少”,即“热情高、调子高;评论多、规划多、研讨会多、成立机构多、出国考察多;做得少、投资少、政策支持少”。
仅靠热情是解决不了现实存在的问题。首先,在地质条件上,中国的非常规天然气储层埋藏位置较美国岩层要深,并且相对分散。美国公司开发出来水力压裂法和水平井钻井使得页岩气开采成为可能。中国的页岩层远比美国要深,这就意味着,中国开采页岩气需要注入更多化学物质并考虑节能,需采用更复杂的技术。
  其次,中国油气开发的主力仍为国有油气公司,它们还握有大量常规天然气资源等待开发,毕竟,敲开坚硬的页岩层并非易事,虽然前景可观,但难度不小,多少会影响开采热情。即便在非常规领域,中国的国有石油公司也更倾向于开发政策和技术相对成熟的煤层气,而非页岩气。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中国政府有提高国内天然气产量的规划,页岩气被视为实现规划的生力军。但是,企业难改其逐利的本性。当前,中国天然气定价权控制在政府手中,天然气价格被刻意压低,企业更不愿意去开采成本高昂的页岩气。控制价格和生产获利之间的矛盾中,谁会左右中国页岩气开发进程的快与慢,这更需要时间去验证。
  除了自身地质条件和制度设计的因素外,中国目前尚未掌握页岩气开采的关键技术。而如今,几乎所有页岩气开采的关键技术的知识产权都掌握在北美公司手中。尽管,中国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正积极注资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页岩油气项目。例如,中海油收购美国切萨皮克能源公司一个页岩气区块的部分股份。但是,据业内幕人士透露,中海油不得不同意不向美国的气田派遣石油工人也不得参与董事会的决策。可见通过注资北美企业来学习技术也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
  中国发现有页岩气储量的地区一般较为缺水,而实施水力压裂需要大量的水。很多场合下,中国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都曾提到水资源短缺对页岩气开采的限制。但是,页岩气开采用水涵盖的另外两个话题在国内却很少被提及,那就是,水力压裂法注入的化学物质可能污染地下水,还可能引发地震。而这两个“可能”是否会成“一定”,美国地质调查局和美国环境保护署也没有定论,两部门都在做调查。这两个“可能”也正是欧洲一些国家禁止使用水力压裂法开采页岩气的主要原因。
  可能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才能摸清国内的页岩气资源储量、掌握关键开采技术,然后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技术,减少环境负效应,并逐渐形成清晰的发展路线,这些或许要用2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做到。这期间,或许,研究水平井的博士在他的本行研究中已有所突破;或许,曾经名噪一时的煤层气得到了更好的开发;或许,美国机构也该查清了水力压裂法同地下水还有地震之间的关系……太多“或许”会慢慢出现,但也会有一种真正属于中国的“中国特色”,而这样的特色,较以往的经验不能再是一哄而上后伴随的“大跃进”套路,随后便一哄而散,我们在这样的发展模式前走的弯路太多太多。